目前位置: 首頁 > 公開課程 > 站內搜尋 - 找課程

站內搜尋 - 找課程

"健保" 課程共 183 筆,顯示第 1-10 筆
  1. 1. 線上-勞保、健保、災保與退休金制度之解析 (0918-勞保、健保與退休金制度之解析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09/18]
    • [$2,000]
    員工到職的第一天,業主即應依法將員工納保入公司的勞工保險、就業保險、全民健康保險,並提撥勞工退休金;而常見的業主缺失,包含:納保時間、納保的身份,以及納保的投保級距,甚至遺漏納保,多是業主容易忽略的疏失;透過本次研討,可讓創業者能對員工社會 ...
    收藏
  2. 2. 線上 - 二代健保解析與說明 (0922-二代健保解析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09/22]
    • [$1,500]
    二代健保針對六大收入來源,計收補充保費,對中小企業主和六大補充保費的所得者來說,都會產生影響,究竟補充保費的計算方式為何?據扣繳義務的中小企業主該如何因應?乃本課程的主旨。
    收藏
  3. 3. (人資處理篇)薪資扣繳、提撥退休金及健保費扣費實務 (114年09月課程 (9/23)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09/23]
    • [$3,500]
    勞工法令繁多,且法令常常修正,政府為保障勞工加上勞工意識抬頭,因而勞資糾紛屢見不鮮,尤其是薪資、加班費之給付、退休金之提撥及健保費之投保扣費,勞資雙方常有糾紛,為使企業能遵守勞工相關法令,特安排此講座協助企業正確作業,避免不必要之爭議。
    收藏
  4. 4. 線上 - 執行業務收入的認定、申報與二代健保 (0927-執行業務所得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09/27]
    • [$2,000]
    執行業務所得(9A、9B),常與兼職薪資(50)難以區分,兩者於本質上的差異,確有不同,前者可扣除必要支出,再計算執行業務所得,除自行列舉或使用部頒費用率外,亦可成立扣繳單位(事務所、診所...等),但薪資僅能扣除薪資特別扣除額。
    收藏
  5. 5. 線上-診所之勞健保、二代健保與所得扣繳解析 (0928-診所扣繳二代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09/28]
    • [$3,000]
    私人診所負責人,都是各類所得扣繳與申報義務人,亦是二代健保的扣費義務人,除了每月代扣受僱醫師、護理師或行政人員稅金與補充保費之外,每年一月尚需完成扣繳申報與二代健保的明細申報,此外,每年六月底,診所負責人尚需針對診所分配的執業所得,辦理二代 ...
    收藏
  6. 6. 線上 - 一人商行(行號)創業與營運完整攻略 (1004-一人商行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10/04]
    • [$2,000]
    所謂一人商行,乃指僅一人股東、唯一負責人,未聘僱任何員工,校長兼撞鐘的公司型態;一人商行往往是創業者從零開始的第一步,當千頭萬緒之際,如何踏穩創業的第一步,在迎來第一位員工之前,穩住一人商行的營運節奏,扎穩根基,安排好自己的勞保與健保,正確 ...
    收藏
  7. 7. 線上-老闆的勞健保、退休金、二代健保之解析 (1004-老闆勞健保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10/04]
    • [$2,000]
    業主身為資方,本身並不具備有勞工的身份,故與勞工福祉有關的社會福利與納保規範,也與一般員工有異,如:就業保險這項專屬勞工的福利,業主即無納保的資格,而其他依法納保的社會福利項目,業主依營利所得調整納保級距的規範,也與員工依平均工資調整之規範 ...
    收藏
  8. 8. 線上-企業員工薪資及保費扣繳申報實務 (1006-員工薪扣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10/06]
    • [$2,000]
    各類所得扣繳申報中,以薪資的扣繳申報最為複雜;就職能區分上,分為:正職薪資、兼職薪資,就薪資類別上,則區分為:工資、獎金,就國籍區分上,分為本國籍、外國籍,都有不同的應注意事項。而其中的工資,又與就保、災保、勞保、勞退金與全民健保的投保級距 ...
    收藏
  9. 9. 線上 - 個人:綜合所得稅之深度解析 (1017-個人綜所稅解析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10/17]
    • [$2,000]
    個人綜合所得的來源,相對多元,對納稅義務人來說,申報時都要多加留意,然而,個人綜所來源包含哪些?收入與所得的差異為何?企業稅賦與個人稅賦之間,是如何影響企業主的呢?
    收藏
  10. 10. 線上-控股公司在醫師節稅架構上的運用解析 (1018-醫師控股)
    • [台北]
    • [2025/10/18]
    • [$2,000]
    以控股公司規劃個人稅賦,可說是高所得者常見的規劃架構,也包含運用在醫師個人的綜所稅的安排上,有些醫師會利用自己的控股公司,持有股票、房產、車輛,投資其他公司,甚至以自己的控股公司收取個人的報酬;雖然,這些規劃看似實務常見,但卻未必全然符合法 ...
    收藏